煤炭去产能告别以产量论英雄
山东省发改委近日下发《关于公布2020年全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调整方案的通知》提出,今年计划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621万吨。其中,计划关闭退出煤矿8处、退出产能806万吨,计划核减产能煤矿29处、退出产能631万吨,以其他形式退出产能1184万吨。对比年初公布的994万吨目标,任务进一步加码。据山东省能源局煤炭处相关负责人介绍,2016年-2019年,山东累计化解煤炭产能3839万吨,“十三五”期间要完成6460万吨规划目标。
临近收官,多地去产能进度加速。记者梳理发现,根据《2020年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》,内蒙古、新疆、黑龙江等十余地区,近期陆续公布地方版实施方案。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,“系统性去产能、结构性优产能”持续推进。
今年再去1亿吨左右,市场供需基本平衡
统计显示,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年多来,煤炭行业累计关闭退出落后产能近9亿吨,全国煤炭平均单井能力提高到100万吨以上。由此,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,煤炭生产结构不断优化。
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宏用一组数据具体对比:2015年底,全国共有煤矿1.2万多处,其中大型矿井1000处左右、产量23亿吨左右。到2019年底,煤矿数量减至5300处左右,大型矿井产量超过30亿吨,尤其是已建成千万吨级特大型煤矿44处、产能6.97亿吨/年。“算上目前在建的40处千万吨级矿井,全国特大型煤矿总产能将达到11.72亿吨/年。在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方面,我国已经引领世界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。”
除了数量,供给质量也不断提高。以产煤大省山西为例,记者了解到,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,大力发展优质产能。2016-2018年,该省(不含央企)关闭煤矿88座,退出产能8841万吨,退出总量全国第一;今年退出产能2325万吨,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“十三五”去产能目标任务。同时,扎实推进26座高产高效矿井产能核增,国家已批复14座、核增能力2890万吨。截至目前,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68%,提前实现2020年达到2/3的目标。
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立新告诉记者,今年计划再去产能约1亿吨,科学产能占比有望超过70%。“在此情况下,市场供需可基本实现平衡,但区域性、结构性供应不足同时存在。”
警惕人员和资产处置、产业接续等新老问题
在取得成效的同时,多位业内人士提醒,老问题没彻底解决,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,值得警惕。
张宏称,去产能遗留的资产处置是一项长期难题。矿井关闭后,巷道、设备等资产随之作用清零,由于难以变现,大多成为无效资产。若按相关政策进行核销,涉及额度较大,一下子推高企业资产负债率,影响经营发展;若未经过合法变现等程序直接注销,则可能带来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。
再如,煤矿关闭退出后,债务依然存在。这些钱大部分是向集团总部借款,或由母公司统贷统还,难以进行分割处置。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邢雷表示,目前虽已出台多项政策,但以原则性内容居多,缺乏符合地方实际、具体而可操作的指导方案。“企业遇到问题,往往没有条款可依,也难与银行协调,可以说不少债务没办法处置。”
兼并重组煤矿退出面临更多问题。在部分地区,民营煤矿被国有企业兼并重组,实际却不具备继续开发或建设现代化大型煤矿的条件。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主任郭中华称,由于股权结构复杂,这部分矿井牵涉诸多利益,持股方意见不一,导致在去产能中难于关停。“例如,一个作价10亿元的矿井,国有、民营分别占股51%、49%。若要关停,国有企业需要拿4.9亿元,但在不产生效益的情况下,这笔钱怎么出?”
除了老问题,吴立新表示,产业发展接续、区域供应紧缺等新问题,同样需要重视。“一是新的煤矿如何跟上。近几年,随着自身产量逐步减少,东北、‘两湖一江’等地逐渐出现季节性用煤紧张,在去产能的同时也要做好保供。二是新的产业如何跟上。诸如一些资源枯竭型地区,退出是必要之举。但考虑到未来发展,需要从地方规划出发,寻找新的产业、新的出路。”
从“总量性”去产能转向结构性“优产能”
在新一轮实施方案中,优化产业结构成为焦点。多地提出,由总量性去产能为主转向系统性去产能、结构性优产能为主,大力破除无效低效供给,为优质产能更好发挥作用腾出市场空间。坚持破立结合,先立后破,培育发展优质产能,持续提升安全清洁高效稳定的供给能力,通过优质产能有序增加,推动落后产能加快退出。
吴立新表示,进入新阶段,去产能不再以矿井规模作为唯一标准。在上大压小的同时,安全、环保、开采功效等指标也是重要参考。未来,将坚决淘汰不具备安全环保条件、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,同时结合区域性煤炭供需形势科学规划。
张宏称,下一阶段,要加快退出资源枯竭、安全风险高、生产成本高、开采难度大及扭亏无望的落后产能。有序发展优质产能,加快退出无效低质产能,更多发挥中西部地区优质先进产能作用。“诸如晋北、晋中、晋东及神东、陕北、黄陇基地,是目前全国煤炭生产的核心。建议控制资源开发节奏,新建煤矿以产能置换为主,通过产能置换有序释放产能。而冀中、鲁西、河南、两淮基地多是老矿区,重点是加大煤矿智能化改造,关闭退出资源枯竭、灾害严重煤矿和开采深度超千米的矿井。在去产能的同时,优化煤炭开发布局。”
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《煤炭工业“十四五”结构调整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,到“十四五”末,全国煤矿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到4000处左右,建成千万吨级矿井(露天)数量65处、产能近10亿吨/年。